100%

卷四百二十七 ◎人事部六十八

 

  ○正直上

  《易·坤卦》曰:六二:直、方、大,不习,无不利。(直、方,地之性也。)

  又曰:夫乾其静也,专其动也,直是以广生焉。

  《尚书·皋陶谟》曰:直而温。

  又《洪范》曰:无反无侧,王道正直。

  又曰:三德,一曰正直。

  《毛诗·羔裘》曰:彼其之子,邦之司直。

  又《小明》曰:靖共尔位,好是正直。神之听之,介尔景福。

  《左传·襄七》曰:恤民为德,正直为正,正曲为直,参和为仁。

  又《昭四》:仲尼曰:叔向,古之遗直也。(事具刑法门。)

  《论语·为政》曰:哀公问:"何为则民服?"孔子对曰:"举直措诸枉,则民服。举枉揩诸直,则民不服。"(措,犹投也。诸,之也。言投之於上位也。)

  又曰:叶公曰:"吾党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,而子证之。"(攘,盗也。我乡党有直人名躬,父盗羊则证其罪。)孔子曰:"吾党之直者异於是,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"

  又《卫灵公》曰:直哉史鱼!邦有道如矢,邦无道如矢。(史鱼,卫大夫,名鱿。君有道、无道,行常如矢,直不曲也。)

  又《微子》曰:柳下惠为士师三黜。(柳下惠,鲁大夫展禽,食菜柳下,谥曰惠。士师,狱官名。黜,贬退也。)人曰:"子未可以去乎?"曰:"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蚌拢"

  《汉书》曰:周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,昌尝入奏事,高帝方拥戚姬,昌退走。高帝退还,骑昌项上,问曰:"我何如主?"昌仰曰:"陛下即桀纣之主也。"於是上笑之,然尤惮昌。及高帝欲废太子,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,群臣固争莫能得,而昌廷争之,上问其说,昌为人口吃,又盛怒,曰:"臣虽口不能言,然臣知其不可。陛下欲废太子,臣期期不奉诏。"上欣然而笑,即罢。吕后侧耳於东厢听,见昌,为跪谢曰:"微君,太子几废矣。"

  又曰:申屠嘉为人廉直,门不受私谒。是时,太中大夫邓通方爱幸,文帝尝宴饮通家,时嘉入朝,而通居上旁,有怠慢之礼。嘉奏事毕,因言:"陛下幸爱群臣则贵富之,至於朝廷之礼,不可不肃!"上曰:"君勿言,吾私之。"罢朝坐府中,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,不来,且斩通,通恐,入言上。上曰:"汝第往,吾今使人召若。"通至诣丞相府,免冠,徒跣,顿首谢。嘉责曰:"朝廷者,高皇帝之朝廷也,通小臣,戏殿上,大不敬,当斩。"通顿首,首尽出血,上使持节召通,而谢丞相。

  又曰:单于尝为书谩吕太后,太后怒,召诸将议讨之。上将军樊哙曰:"臣愿得十万众,横行匈奴中。"诸将皆阿太后以哙言为然,季布曰:"樊哙可斩,夫以高帝四十馀万困於平城,哙时亦在其中,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。"

  又曰:诸葛丰,字少康,琅琊人。以明经为郡文学,特立刚直。贡禹为御史大夫,除丰为属,举侍御史。玄帝抉为司隶校尉,刺举无所避,京师为之语曰:"间何阔,逢诸葛。"上嘉其节,加丰秩光禄大夫。时侍中许章以外属贵幸,奢不奉法度,宾客犯事,与章相连。丰案劫章,欲奏其事,适逢许侍中私出,丰驻车举节欲收之。章窘驰去,丰追之。许侍中因得入宫门,自归上。丰亦上奏事,於是收丰节。司隶校尉去节自丰始也。

  又曰:安昌侯张禹,以帝师位至特进,甚尊重。朱云上书求见,公卿在前。云曰:"今朝廷臣上不能匡主,下无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,臣愿赐尚方斩马剑,断佞臣一人头,以厉其馀。"上问:"谁也?"对曰:"安昌侯张禹。"上大怒,曰:"小臣居下讪上,廷辱师傅,罪不赦!"御史将云下,云攀殿槛,槛折。云呼曰:"臣得下从龙逢、比干游地下,足矣!未知圣朝何如耳?"於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,叩头殿下曰:"此臣素著狂直於世。使其言是,不可诛;其言非,固当容之。"上意然后已。及后当治殿槛,上曰:"勿易,因而葺之,以旌直言之臣。"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戴凭为侍中,数进见,问得失。上谓凭曰:"侍中当匡辅国政,勿有隐情。"凭对曰:"陛下严。"曰:"朕何用严?"凭曰:"伏见前太尉西曹掾蒋遵清亮忠孝,学通古今,陛下纳肤受之诉,遂致禁锢,世於是为严。"上怒曰:"汝南子欲复党乎?"凭谢曰:"臣无蹇谔之节,而有狂瞽之言,不能以尸伏谏,偷生苟活,诚惭圣朝。"上即敕尚书解遵禁锢,拜凭虎贲中郎将,以侍中兼领之。

  又曰:朱晖,字文季,南阳范人。为临淮太守,表善黜恶,抑强绝邪,吏民怀而爱之。歌曰:"强直自遂,南阳朱季,吏畏其威,民怀其惠。"

  又曰:祭遵从征河北,为军市令。上舍中儿犯法,遵格杀之。上怒,命收遵。时主簿陈嗣谏曰:"明公欲众整齐,今遵奉法不避,是教命行也。"上乃贳之,以为刺奸将军。谓诸将曰:"当备祭遵,吾舍中儿犯命尚杀之,必不私诸卿也。"

  又曰:郑众,字仲师。建武中,太子及出阳王因虎贲将梁松请众,欲为通籍,遗缣帛,众悉不受,谓松曰:"太子储君,无外交义,汉有旧防,诸王不宜通客。"松讽以长者难逆,不可不虑。众曰:"犯禁触罪,不如守正而死。"

  又曰:吴良,字太仪,齐国临淄人,以清白方正称於乡里。为郡议曹掾,正里掾入贺,太守门下掾王望前言曰:"齐郡败乱,遭离盗贼,人民饥饿,不闻鸡鸣狗吠之音。明府视事五年,土地开辟,盗贼灭息,五谷丰熟,家给人足。今日岁首,诚上雅寿。"掾皆称万岁。良跪曰:"门下掾佞谄,明府无受其觞。盗贼未弭,人民困乏,不能家给人足。於今议曹掾尚无袴,宁吻家给人足耶?"太守曰:"此生言是。"遂不举觞,赐鳆鱼百枚。宴罢,教署功曹,良耻以言受官,不拜。

  又曰:申屠刚,字巨卿,扶风人。性刚直忠正,志节抗厉,常慕史鱿、汲黯之为人。涉猎书记,果於行义。玄始中,举贤良对策,言甚切直。建武初,徵拜侍御史,迁尚书令,謇謇多直,无所屈挠。时陇蜀未平,上尝欲近出,刚谏,上不听,刚以头轫乘舆车轮,马不得前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李燮为议郎,会西羌及边章韩遂作乱陇右,徵发天下,役赋无已。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,燮厉色言曰:"斩司徒,天下安。"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。帝以问燮,燮曰:"凉州天下冲要,国家藩卫,今牧御失和,使一州叛逆。烈为宰相,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,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,臣窃惑之。若烈不知之,是极蔽也;知而故言,是不忠也。"帝从燮议。由是朝廷重其方略,每公卿有缺,为众议所归。

  又曰:范滂,字孟博,汝南人。太守宗资署功曹。淠吴甥西平李颂,顽嚣浊秽,乡曲所弃。常侍唐衡求属仕宦,资敕曹召署文学史,滂不听。极久,衡复有书诮资,资怒,召功曹书佐朱零问不召颂意状,零以告滂,滂谓曰:"若答教当言颂,则滂之姊子,岂不乐其升进!颂缘污秽,小人不宜玷尘,清朝不敢以位私人,是以不召。"

  又曰:杨奇,字公伟,弘农人,为侍中。天子所问,引经据义,靡事不对。灵帝尝问:"朕何如桓帝?"对曰:"陛下躬秉艺文,圣才雅藻,有优先帝;礼善慎刑,或未之有。今天下以陛下准桓帝,犹谓尧舜比德者也。"上不悦其言,谓曰:"奇所谓杨震子孙有强项遗风,想死后又当致大鸟也。"

  袁山松《后汉书》曰:李膺等下狱,狱吏曰:"诸入狱当祭皋繇以祈福。"范滂曰:"皋繇古之贤臣,知滂无罪,将理之於天;如其有罪,祭之何益?"及讯狱,王甫以次诘之。滂年少在后,越次而前。甫曰:"夫合党连群,必有盟誓,其所谋图皆何等耶?"滂曰:"窃闻仲尼之言:见善如不及,见恶如探汤。欲使善善同其清,恶恶同其污,谓王政之所思不悟反以为党。"滂乃仰天叹曰:"古之修善,自求多福;今之修善,乃陷大戮。死之日愿赐一幡,埋於首阳山侧,上不负皇天,下不愧夷、齐。"尚书霍谞以党事无验,表陈赦之。

  范晔《后汉书》曰:高获,字敬公,南阳人。与世祖有素旧,师事司徒欧阳歙,歙下狱当断,获冠铁冠,带鈇锧,诣阙请歙。帝虽不赦,而引见之。谓曰:"敬公,朕用子为吏,宜改常性。"获对曰:"臣受性於天地父母,不可改之於陛下。"出便辞去。三公争辟不应。

  又曰:任延,字长孙,南阳人。为武威太守,帝戒之曰:"善事上官,无失於和。"延对曰:"臣闻忠臣不和,和臣不忠。上下雷同,非陛下之福。善事上官,不敢奉诏。"帝曰:"卿言是也。"

  又曰:樊儵,字长鱼,弘之子也。广陵王荆有罪,诏与任隗杂治其狱。事竟,奏请诛。引见宣明殿,帝怒曰:"诸卿以我弟故,欲诛之,即我子,卿等敢尔也!"儵对曰:"《春秋》之义,君亲无将,而诛焉。是以周公诛弟,季友鸠兄,经傅大之。臣等以荆属托母弟,陛下留圣心,加恻隐,故请耳。如令陛下子,臣等专诛而已。"帝叹息良久。儵益以此知名。

  又曰:张纲,字文纪,皓之子也。汉安玄年,选八使徇风俗,皆耆儒知名,多历显位,惟纲年少,官次最微。馀人受命之部,而纲埋其车轮於洛阳都亭,曰:"豺狼当路,安问狐狸!"遂奏曰:"大将军梁冀,河南尹不疑,蒙外戚之援,荷国厚恩,以刍尧之姿,居阿衡之任,不能敷赞五教,翼扬日月,而专为封豕长蛇,肆其贪饕,诚天威所不赦,大辟所宜加。"书奏而京师震悚。

  又曰:爰延,字季平,陈留外黄人。桓帝时徵博士,太尉杨秉举贤良方正,再迁为侍中。帝游上林苑,从容问曰:"朕何如主也。"延对曰:"陛下为汉中主。"帝曰:"何以言之?"对曰:"尚书令陈蕃任事则治,中常侍黄门预政则乱,是知陛下可与为善,可与为非。"帝曰:"昔朱云折槛,今侍中面称朕违,敬闻阙矣。"

  又曰:赵喜,字伯阳,南阳人。为太尉,受遗诏,典录丧礼。自王莽篡乱,旧典不存,皇太子与东海王等杂止同席,宪章无序。喜乃正色,横剑殿阶,扶下诸王,以明尊卑。

  又曰:桓典,字公雅,荣之玄孙也。拜御史,执正无所回避。常乘骢马,京师畏惮,为之语曰:"行行且止,避骢马御史。"

  又曰:吴祐,字季英,陈留长垣人。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,及冀诬奏太尉李固,祐闻而请见,与冀争之,不听。时扶风马融吻冀章,祐因谓融曰:"李公之罪,成於卿手。李公即诛,卿何面目见天下人乎?"冀起入,祐亦径去。

  又曰:李充迁侍中。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,以充高节,卑敬之。尝置酒请充,宾客满坐,酒酣,骘跪曰:"幸托椒房,位列上将,幕府初开,欲辟天下奇伟,以匡不逮,惟诸君博求其器。"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,颇有不合。骘欲绝其语,以肉啖之。充抵肉於地,曰:"士犹甘於肉!"遂出,径去。

  又曰:崔琦数引古今成败戒梁冀。琦以言不从,失意,复作《白鹄赋》以为讽。梁冀见之,呼琦问:"百官内外,各有司存,天下云云,岂独吾人之尤?"琦对曰:"将军累世台辅,任齐伊尹,而德政未闻,玄玄荼炭,不能纳贞良,以救祸败,反复欲钳塞士口,杜蔽主听,将玄黄改色,马鹿易形乎?"冀无以对。

  又曰:许敬,字鸿卿,汝南平舆人也。有吏诬君者,会於县令坐。敬拔佩刀断席,曰:"敬不忍与恶人同席。"

  《魏志》曰:苏则拜侍中,与董昭同僚。昭尝枕膝卧,则推下之,曰:"苏则之膝,非佞人之枕。"

  又曰:张承,字公先,范弟也。避地杨州,袁术问承曰:"周室凌迟,则有桓、文之霸;秦失其政,则高祖接而用之。今孤以土地之广,士民之众,欲邀福齐桓,拟迹高祖,何如?"对曰:"在德不在强。夫能用德以从天下之欲,虽由匹夫之资,而兴霸王之功,不足为难。若苟僣拟,于时而动,众之所弃,谁能兴之!"术不悦。

  又曰:陈泰为匈奴中郎将,京邑贵人多致货,因市奴婢,泰皆挂名於壁,徵为尚书,悉以还之。

  又曰:蒋济入为散骑常侍。时有诏,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:"卿腹心重将,当使。恩施足死,惠爱可怀。可作威作福,杀人活人。"尚以诏示济。济既至,帝问曰:"卿闻见天下风教何如?"济对曰:"未有他善,但见亡国之语耳。"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,济具以答,因曰:"夫作威作福,《书》之明诫。天子无戏言,古今所慎。惟陛下察之!"於是帝意乃解,追取前诏。

  又曰:辛毗,字佐治,颍川人。尝从帝射雉,帝曰:"射雉乐哉!"毗曰:"於陛下甚乐,而群下甚苦。"帝默然,后为之稀出。

  又曰:王基,字伯舆,东莱人。为荆州刺史,书戒司马景王曰:"许允、傅嘏、袁保、崔赞皆一时正士,有直质而无流心,可与同政事者也。"景王纳其言。

  《吴志》曰:张昭每朝见,言论辞气壮厉,义形如色,曾以直言逆旨,中不进见。后蜀使来,称蜀德美,而群臣莫拒,权叹曰:"使张公在坐,彼不折则废,安得复自夸乎?"明日,遣中使劳问,因请见昭。昭避席曰:"昔太后、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,而以陛下属老臣,臣是以思尽臣节,以报厚恩,若乃变易恩虑,以偷荣取容,此臣所不能也。"权辞谢焉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四百二十八 ◎人事部六十九

 

  ○正直下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刘毅,字仲雄,为司隶校尉,言议切直,无所回挠,故不至公辅。王基荐毅"方正亮直,介然不群,言不苟合,行不苟容。"

  又曰:初,武帝知太子暗弱,后必乱国。然不能择才,遣荀勖及和峤重往观之。勖还,盛称太子德更进茂,不同西宫之时。峤曰:"臣以为太子如故,不见更胜。此自陛下家事,非臣所尽知。"於是天下贵峤而贱勖。

  干宝《晋纪》曰:高贵乡公薨,太祖会朝臣而谋。其日,太常陈泰不至,使其舅荀顗召之,垂涕而入。太祖谓曰:"玄伯何以处我?"对曰:"诛贾充以谢天下。"太祖曰:"不可为,更思其次。"泰曰:"但见其进,不知其次。"太祖乃不复问。

  郭粲《晋纪》曰:初,王敦将下朝士共议。周顗以为敦刚愎不仁,亲害乎子,必能称兵以向朝廷。敦既克石头,顗与戴渊共诣敦,敦谓顗曰:"伯仁卿负我。"顗答曰:"公戎车内侮下官,亲帅六军不能其事,使王旅败绩,以此负公。"又问渊:"吾此举动,天下为何如?"答曰:"见形者谓之逆,体识者以为忠。"敦笑曰:"若思卿能言。"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纪回,字恭则。雅性方范,不畏强御。丹阳尹桓景,颇以佞事司徒导,甚昵之。会荧惑守南斗。鞠挟,导语回曰:"南斗杨州分,而荧惑守之,吾当逊位以厌此谪。"回答曰:"公与桓景造膝,荧惑何由退舍。"导其愧之。

  又曰:初,庾冰兄弟每说显宗,国有强敌,宜须长君。显宗晏驾,何充建议曰:"父子相傅,先王旧典,忽妄改易,惧非长计。"冰等不从,遂立康帝。康帝临轩,冰充侍坐。帝曰:"朕嗣洪业,二君之力也。"充对曰:"陛下龙飞,臣冰之力;若如臣议,不睹升平之世。"其强正不挠,率皆如此。

  又曰:王彬,字世儒。从兄敦入石头,中宗使彬衔命慰劳。会周顗被杀,彬往哭顗,既而见敦,敦怪其有涕洟,问其所以。彬曰:"向哭伯仁,情不能已。"敦曰:"伯仁自致刑戮,且凡人遇汝,复何为哉!"彬曰:"伯仁世誉与君齐,行忠烈之轨,邈焉难逮,其有何罪而致祸戮!"勃然数敦曰:"兄抗旌内侮,戮杀忠义,谋图不轨,祸及门户。"敦大怒,厉声曰:"尔之狂悖乃可至此,为吾不能杀汝耶!"丞相导在坐,劝彬起谢。彬曰:"昨暴脚痛,不能拜,且此复何所谢。"意气自若。敦曰:"脚痛孰若颈痛?"然犹以至亲,忍不加害。

  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曰:初,淮陵内史虞珧子妻裴,以尺牍辩利兼服食绝谷,常衣黄衣,状若学道。司马道子常延致,甚悦其才,每与百官饮宴,裴亦预焉。悉令与宾客谈,众人皆为降节。王恭辞曰:"恭闻男女之别,国之大节,未闻宰相之坐有失行妇人。"一坐竦然,道子为惭。

  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后赵录》曰:张进玄城屠各人也。为刺奸外部都督,纠举不避豪右,军中惮之,号曰:"张霹雳"。

  又《前凉录》曰:汜祎,字休臧,敦煌人。为福禄令,刚直不事上府。酒泉太守马汉遣督邮张休祖劾祎,休祖曰:"君不闻宁逢三千头虎,不逢张休祖乎?"祎怒,以印击肘,出而就缚。缚讫,发印以告。从事闻休祖坐不解印,擅缚令长,以大不敬论,祎迁居延令。

  又《前秦录》曰:王堕,字安生,京兆霸城人也。博学有雄才,性刚愎,疾恶,雅好直言。疾董荣如仇雠,每朝见之,略不与言,人谓之曰:"董尚书贵幸一时,以宜降意。"堕曰:"何鸡狗而令国士与之言乎?"荣闻而惭恨,故说苻生诛之。及刑,荣谓堕曰:"君今复敢不数董龙作鸡狗乎?"堕瞋目而叱之。龙,荣之小字也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尉聿,字成兴,性耿介,肃宗时为武卫将军。领军玄乂秉权,百僚莫不致敬,聿独长揖不拜,出为凉州刺史。凉州绯色,天下之最,又送白绫二千匹,令聿染之。聿拒而不许。

  又曰:古弼,代人也,少忠谨,善骑射。初为猎郎,使长安,称旨,转门下奏事,以敏正著称。太宗嘉之,赐名曰笔。取其直而有用,后改名弼,言其有辅佐才也。上谷民上书,言苑囿过度,民无田业,宜减大半,以赐贫者。弼览而善之,入欲陈奏,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棋,志不听事。弼侍坐良久,不获申闻。乃起,於世祖前捽树头,掣下床,以手搏其耳,以拳欧其背曰:"朝廷不治,实尔之罪!"世祖失容曰:"於棋,不听奏事。实在朕躬,树有何罪?置之!"弼乃具状以闻。世祖奇弼公直,皆可其所奏,以与百姓。

  又曰:游肇之为廷尉也,世宗尝私敕肇有所降恕,肇执而不从。曰:"陛下自能恕之,岂是令臣曲笔也。"其执意如此。

  又曰:于烈,世宗初,咸阳王禧当权,遣家奴傅信於烈曰:"须旧羽林虎贲执仗出入。"烈曰:"天子谅暗,事归宰辅,领军但知典掌宿卫,有诏不敢违,理无私给。"奴惘然而返,以报禧。禧遣谓烈曰:"我号天子儿,天子叔,玄辅之命。与诏何异?"烈厉色曰:"其若是诏,应遣官人,何由遣私奴索官家羽林?烈头可得,羽林不可得!"禧恶其刚直,遂议出之,乃授恒州刺史。

  又曰:于忠尝侍宴世宗,赐之剑杖,令出入周旋,恒以自卫,迁侍中,辞无文。世宗曰:"今文人不少,但心直不如卿。欲使卿劬劳於下,我无忧於上。"

  又曰:录尚书、高阳王雍,欲以令史朱晖为廷尉,频烦托吏部尚书玄顺,顺不为用。雍遂下命用之,顺投之於地。雍闻大怒,昧爽坐都厅,召顺曰:"身,天子之子,天子之弟,四海之内,亲尊莫二,玄顺何人,以身成命,投弃於地!"顺徐谓雍曰:"高祖迁宅中土,创定九流,官方清浊,轨仪万古。而朱晖小子,身为省吏,何合为廷尉清官!殿下既先皇同气,宜遵成旨,自有短垣而复逾之也。"

  《周书》曰:王罴,字熊,霸陵人也。质直木强,处物平当,州闾敬惮焉。

  《三国典略》曰:初,周万年县令乐运,抑挫豪右,时称强直,帝甚嘉之。特许通籍,事有不便,咸令奏闻。至是,召运赴行在所。既至,问之曰:"卿来日见太子否?"运曰:"臣来日奉辞。"帝曰:"卿言太子何如人也?"运曰:"中人。"时齐王宪等并在帝侧,帝顾之,谓曰:"百官佞我,皆云太子聪明,惟运独云中人,方验之忠直。"因问中人之状。运曰:"班固比齐桓为中人,管仲相之则霸,竖貂辅之则乱。可与为善,可与为恶。"帝曰:"我知之矣!"超拜运为京兆郡丞。

  吴均《齐春秋》曰:王僧虔,性甚方直,远近望之,咸曰:"如水镜也。"

  《唐书》曰:苏世长,高祖待之意甚厚。高祖谓曰:"卿自谓谄佞耶?正直耶?"对曰:"臣实愚直。"高祖曰:"卿若直,何为背世充而归我?"对曰:"洛阳既平,天下为一,臣知穷力屈,始归陛下。向使世充尚在,臣据汉南,天意虽有所归,人事足为勍敌。"高祖大笑。尝又嘲之曰:"名长意短,口正心邪,充忠贞於郑国,忘信义於吾家。"世长对曰:"名长意短,实如圣旨;口正心邪,未敢奉诏。"

  又曰:桓彦范为大理,凡所奏议,若逢人主诘责,则辞色无惧,争之愈厉。又常谓所亲曰:"今既躬为大理,人命所悬,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。"

  又曰:高宗使宦者缘江采异竹,将於苑中植之。宦者所在纵暴,还过荆州。苏良嗣囚之。因上疏切谏,称:"远求珍异,以疲道路,恐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。又小人窃弄威福,以亏皇明。"言甚切直。疏奏,高宗下诏慰勉,遽令弃竹於江中。

  又曰:高宗谓侍臣曰:"邢文伟事我儿能减膳切谏,此正直人也。"遂擢拜右史。

  又曰:宪宗以李绛为相,同列李吉甫便僻,善逢迎上意,绛梗直,多所规谏,故与吉甫不叶。绛性刚讦,每与吉甫争论,人多直绛。宪宗察绛忠正自立,故绛论奏,多所允从。

  又曰:武玄衡从父弟儒衡,字庭硕,才度俊伟,气直貌庄,言不妄发,与人交友,终始不渝。相国郑馀庆不事华洁,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,以望其知。而儒衡谒见,未辄易所好,但与之正言直论,馀庆亦因重之。

  《晏子春秋》曰:景公观於淄上,叹曰:"使国可和保,而傅之子孙,岂不乐哉!"晏子曰:"今君临民若寇仇,见善如避热,不亦难乎?"

  又曰:景公昼被发,乘六马,御妇人以出正闺。刖跪击马而反之,曰:"非吾君也!"公惭而不朝。晏子曰:"臣闻下无直辞,上有堕君,民多矫行。今君有失行而刖跪直禁,是君之福也。"於是令刖跪倍资。

  又曰:景公见梁丘据,公曰:"与我和?"晏子曰:"此同也。和者,君甘则臣酸,君淡则臣咸;今据也,君甘则甘,所谓同也。安得为和?"

  《尸子》曰:范献子游河,大夫皆在。君曰:"孰知栾氏之子?"大夫莫答。舟人清涓舍楫,答曰:"君奚问栾氏之子?"君曰:"自吾亡栾氏也,其老者未死,少者壮矣。"清涓曰:"善修晋国之政,内得大夫,外不失百姓,虽栾氏子,其若君何?若不修晋国之政,内不得大夫,而外失百姓,则舟中之人皆栾氏子也。"君曰:"善!"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熊意见齐宣王曰:"寡人闻子好直,有之乎?"对曰:"意何能直?意闻好直之士,家不处乱国,身不见汗君,今意身得见君而家托乎齐,意何能直!夫贤主所以贵士者,以其能直言也。言直则枉者见,人主欲闻枉而恶直,是鄣水源而欲其流也。"

  《说苑》曰: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,谓吴起曰:"美哉,山河之固,此魏之宝也!"对曰:"在德不在险。昔三苗氏,左洞庭而右彭蠡,德义不修而禹灭之;夏桀之居,左河济而右太华,伊阙在南,羊肠在北,修政不仁而汤放之;殷纣之国,左孟门而右太行,常山在其北,大河经其南,修政不德而武王伐之。由此观之,在德不在险。若君不修德,船中之人尽敌国也。"武侯曰:"善。"

  又曰:秦始皇既有天下,乃召群臣而议曰:"昔五帝禅贤,三王世继,孰是,将为之?"博士七十人未对。鲍白令之对曰:"天下官则禅贤是也,天下家则世继是也,故五帝以天下为官,三王以天下吻家。"秦皇帝仰天叹曰:"吾德出乎五帝,将官天下,谁可使代我后者。"鲍白令之对曰:"陛下行桀纣之道,欲为五帝之禅,非陛下所能行也。"秦皇大怒曰:"令之前!若何以言我桀纣之道也?速说之,不解则死。"令之对曰:"陛下筑台于云宫殿五里,建千石之锺,立万石之虡,妇女连百,倡优累千,兴作丽山宫室,至雍相继不绝,所以自奉者,殚天下竭民力,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耳,何暇比德於五帝欲官天下哉!"秦皇帝暗然无以应,面有惭色。

  《新序》曰:齐景公游於牛山之上,而北望齐,曰:"善哉,国乎!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斯如之何?"乃泣沾襟。高子曰:"然!赖君之赐,蔬食恶肉可得而食也,驽马栈车可得而乘也,且不欲死,而况吾君乎?"俯而垂泣。晏子拊手而笑曰:"乐哉,今日婴之游也!见怯君一,而谀臣二,使古之无死者,则太公、丁公至今犹存。吾君方将被衰笠而立乎畎亩之中,惟事之恒,何暇念死乎?"景公惭焉。

  又曰:晋平公间居,师旷侍坐。平公曰:"子生无目,子之默默也。"师旷对曰:"天下有五默默,而臣不得预一焉!"平公曰:"何谓也?"师旷曰:"群臣行赂,以采名誉,百姓侵冤,无所告诉,而君不悟,此一默默也;忠臣不用,用臣不忠,下才处高,不肖处贤而君不悟,此二默默也;奸臣欺诈,空虚府库,以其少才覆塞其恶,贤人逐,邪臣贵,而君不悟,此三默默也;国贫民罢,上下不和,而好财用兵,嗜欲无厌,谄谀在傍,而君不悟,此四默默也;至道不明,法令不行,吏民不正,百姓不安,而君不悟,此五默默也。国有五默默而不危者,未之有也。臣之默默何害乎国家哉!"

  又曰:周舍立赵简子门三日三夜,简子使问之,曰:"夫子将何以教寡人?"对曰:"愿为君谔谔之臣,墨笔操牍,随君之后,伺君过而书之。"简子悦之。

  又曰:魏文侯与士大夫坐,问曰:"寡人如何君也?"群臣皆曰:?"君,仁君也!"至任座曰:"君,非仁君也。"曰:"子何以言之?"对曰:"君伐中山不以封君之弟,而封君之子,是以知君非仁君也。"文侯怒,逐任座。次到翟璜,对曰:"君,仁君也。"曰:"何以言之?"对曰:"臣闻其君贤者,其臣言直,向任座之言直,是以知君之仁也。"文侯曰:"善!"复召任座。

  《郭子》曰:王含为庐江,(含,字处弘,敦兄也。)贪强狼藉,王敦欲护其兄,故於众坐中称:"家兄在郡为政定善,庐江人咸称之。"时何充为主簿,在坐正色曰:"充即庐江人,所闻异於此。"

  《汉南先贤传》曰:李宣,字公休,为太尉黄琼所辟。是时寒暑不和,羌夷数起,琼见掾属曰:"是太尉无德,愿诸掾有以匡之。"掾东平王象对曰:"昔尧遭洪水之变,汤有六年之旱,自上圣之君,谁能无此!明公日昃恪勤,衮职修理,小掾等无以加增。"如此至数人,琼欣笑。次及宣乃仰曰:"明公被日月之衣,居上司之位,辅弼天子,处谏诤之职,未有对扬謇謇之言,其所旌命,不授岩谷之士,小掾私以於邑。小掾闻之,三台不明,责在三公,愿明公深思,消复灾异,进纳忠良。"众人默然惭愧。

  《华阳国志》曰:中山诸王每过温县,必责求供给,温吏民患之。李密至县,中山王过,欲徵刍茭薪蒸。密引高祖过沛,宾客老幼,礼桑梓之恭,一无烦扰,伏惟明王孝思惟则,本国望风,式歌且舞,诛求之疲,所未闻命。后诸王经过,不烦温县。

  又曰:陈禅,字纪山,安汉人也。拜谏议大夫。西域献幻伎,天子与公卿观之,禅独伏不视。

  《李固外传》曰:梁冀欲立清河王,常侍曹腾闻议定,见冀曰:"清河为人严明,若遂即位,将军受祸不久矣。"异更会议立蠡吾侯子,惟固与杜乔深据本议。桓帝立,固与杜乔以本立下狱。太后诏出固,冀乃复令黄门常侍作飞章虚奏,收固等系狱,皆死。京师谚曰:"直如弦,死道边;曲如钩,反封侯。"

  《孔融别传》曰:袁术僣乱,曹操托杨彪与术婚姻,诬以欲图废置,奏收下狱,劾以大逆。融闻之,不及朝服往见操曰:"杨公四世清德,海内所瞻,《周书》父子兄弟,罪不相及,况以袁氏归罪!《易》称积善馀庆,徒欺人耳?"操曰:"此国家之意。"融曰:"假使成王杀邵公,周公可得言不知耶?缨绥缙绅所以瞻仰明公者,以公聪明仁知,辅相汉朝,举直措枉,致之雍熙。今横杀无辜,则海内观听莫不解体。孔融鲁国男子便当拂衣而去。"操不得已,遂理出彪。

  《樊英别传》曰:顺帝策书备礼,玄纁徵英,诏切郡县驾载上道。英不得已到京师。称疾不肯赴。乃强舆入殿,犹不以礼屈。帝怒曰:"朕能生君,能杀君;能贵君,能贱君;能富君,能贫君。君何慢朕?"英曰:"臣受命於天,生尽其命,天也;死得其命,亦天也。陛下焉能生臣,焉能杀臣!臣见暴君,如见仇雠,立朝犹不肯,可得贵乎?虽在布衣之列,环堵之中,晏然自得,不易万乘之尊,又何得而贱乎?陛下焉能贵臣,焉能贱臣!臣非礼之禄,万锺不受也;若申其志,虽箪食不厌也。陛下焉能富臣,焉能贫臣!"帝不能屈,而敬其名,使出就太医养疾,日置羊酒。

  《语林》曰:晋王敦与世儒议下都。世儒以朝廷无乱,且唱兵始,自古所难谏诤甚苦处。冲变色曰:"吾过蒙恩遇,受任南夏,卿自同奸邪,阻遏义举,王法焉得相私?"因目左右令进。世儒正色曰:"君昔岁害兄。今又杀弟,自古多士,岂有如此举动!"言毕流涕。敦意乃止。

  《王苻论》曰:国以贤兴,以谄衰;君以忠安,以佞危。此古今之常论,而时所共知也。然衰国危君继踵不绝者,岂时无忠信正直之士哉?诚苦其道不得行耳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四百二十九 ◎人事部七十

 

  ○公平

  《尚书·洪范》曰:无偏无党,王道荡荡。无党无偏,王道平平。

  《礼记》曰:昔卫献公出奔反国,及郊,将班邑於从者而后入。柳庄曰:"如皆守社稷,则孰执羁靮而从?如皆从,则孰守社稷?君反其国而有私也,无乃不可乎!"於是弗果班。

  又《孔子闲居》曰:子夏曰:"三王之德,参於天地。敢问何如?"孔子曰:"奉三无私以劳天下。"曰:"敢问何谓三无私?"子曰:"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照。奉斯三者以劳天下。"

  又《儒行》曰:儒有内称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。

  《左传·文上》曰:贾季奔狄。宣子使臾骈送其孥。(孥,妻子也。宣子以贾季中军之佐同官故也。)夷之蒐,贾季戮臾骈,臾骈之人,(人,臾骈从臣也。)欲尽杀贾以报之。臾骈曰:"不可。吾闻《前志》有之曰:敌惠敌怨,不在后嗣,忠之道也。(敌,犹对也。)夫子礼於贾季。我以其宠报私怨,无乃不可乎?介人之宠,非勇也。(介,因也。)损怨益仇,非知也。以私害公,非忠也。释此三者,何以事夫子?"尽具其孥,与其器用财贿,亲帅扞之,送致诸境。

  又《襄上》曰:祁奚请老,晋侯问嗣焉。称解狐,其雠也,将立之而卒。(解狐之卒。)又问焉,对曰:"午也可。"(午,祁奚子。)於是羊舌职死矣,晋侯曰:"孰可以代之?"对曰:"赤也可。"(赤,职之子伯华。)於是使祁午为中军尉,羊舌赤佐之。君子谓:"祁奚能举善矣。称其雠,不为谄。立其子,不为比。举其偏,不为党。《商书》曰:无偏无党,王道荡荡。其祁奚之谓矣!"

  又《昭二十八年》曰:晋韩宣子卒,魏献子为政。(魏舒。)魏戊为梗阳大夫。(戊,舒之庶子也。梗阳,在太原也。)魏子谓成鱄:(鱄,晋大夫。)"吾与戊也县,人其以我为党乎?"对曰:"何也?夫举无他,惟善所取,亲疏一也。"

  《论语·雍也》曰:子游为武城宰。孔子问之曰:"汝得人焉耳乎?"(汝为此宰,宁得贤人与之。耳,语助也。)对曰:"有澹台灭明者,行不由径。非公事,未尝至於偃之室。"

  《史记》曰:邑人出猎,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,部署小大剧易,众人皆喜,曰:"任少卿分别平。"

  又曰:陈平为社宰,分肉甚均。里父老曰:"善哉!陈孺子之为宰!"平曰:"嗟乎,使平得宰天下,亦如此肉。"

  《汉书》曰:萧何不与曹参相能,及何病,惠帝自临视,因问:"君即百岁后,谁可代君?"对曰:"知臣莫若主。"帝曰:"曹参何如?"何稽首曰:"帝得之矣。臣死不恨。"

  又曰:朱邑惇笃於故旧,然性公正,不可交以利。天子器之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耿嵩,字文都,钜鹿人。履清高之节,髫童介然特立,不随於俗,乡党大人莫不敬异之。王莽败,盗贼起,宗族在兵中,谷食饥贵,宗家数百人,升合分粮。时嵩年十二三,宗人长少咸共推令主廪,莫不称平。

  又曰:阴兴,字君陵,尽忠竭思,其无益於国。虽在骨肉,不以私好害公义。与张宗、鲜于褒不相喜,而知其有用,犹称其所长而荐之。张汜、杜禽之徒与兴厚善,以其华而少实,私货以财,终不为言,是以世称其忠平。

  又曰:第五伦,字伯鱼。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。时长安铸钱多奸巧,乃署伦为督铸钱掾,领长安市长。伦平铨衡,正斗斛,市无阿枉。百姓悦服。

  又曰:吴汉尝出征。妻子在后买田业。汉还,让之曰:"军师在外,吏士不足,何多买田宅乎!"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张陵,清河人。初为梁冀弟胤举孝廉。正月初岁,百官朝贺,冀恃豪势,不恤王宪,带剑入省。陵主台中威仪,呵冀使出,敕羽林虎贲夺其剑。胤为陵曰:"昔举君适所以自伐也。"答曰:"明府不以陵之不德,误见抉序,不敢阿公以报私恩。"胤有愧色。

  华峤《后汉书》蔡孟喜,汝南顿人,以礼化乡里。乡里有诤讼者,辄诣喜决之。其所平处,皆曰无怨。

  范晔《后汉书》曰:袁绍,官渡之役,审配二子,为曹操所擒。逢纪与配不睦,绍以问之。纪对曰:"配天性烈直,每所言行,慕古人之节,不以二子在南为不义也,公勿疑之。"绍曰:"君不恶之耶?"纪曰:"先所争者私情,今所陈者国事。"绍曰:"善!"乃不废配。

  又曰:苏章,字孺文,扶风平陵人。顺帝时,迁冀州刺史。故人为清河太守,章行部案其奸赃。乃请太守,为设酒肴,陈平生甚欣。太守喜曰:"人皆有一天,我独有二天。"章曰:"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,私恩也;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,公法也。"遂举正其罪。

  《典略》曰:荀彧在台阁,不以私欲挠意。彧有群从一介,才德实薄,或谓彧曰:"以君当事,不可以某为议郎耶!"彧笑曰:"官者,所以表才也,若如汝言,众人其谓我何?"其持心平实皆类此也。

  《魏志》曰:王观,字伟台,东郡廪丘人。为南阳太守。明帝即位,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、中、平者。主者欲言郡为中平,观教曰:"此郡滨近外虏,数有寇害,云何不为剧耶?"主者曰:"若郡为外剧,则恐於明府有任子。"观曰:"夫君者,所为民也。郡外剧,则於役调当有降馋拢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?"遂言为外郡,送任子诣邺。时观但有一子而又幼弱。其心公如此。

  又曰:魏国初建时,未立太子。临淄侯植有才而爱。太祖狐疑,以函令密访於外。惟崔琰露板答曰:"盖闻《春秋》之义,立子以长,加五官郎将仁孝聪明,宜承正统。琰以死守之。"植,琰之兄女婿,太祖贵其公亮。

  《蜀志·廖立传》曰:诸葛亮为人公直,表废立,徙汶山。立闻亮卒,泣曰:"吾其左衽矣。"

  又《李严传》曰:亮表废平,徙梓潼。平闻亮卒,乃发病死。(习凿齿曰: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,镜至公而丑者忘怒。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不怒者,以其无私也。水镜无私,犹以免谤,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,流矜恕之德,爵之而非私,诛之而非怒,天下岂有不服也哉!)故《蜀志》评曰:"诸葛亮之为国,开诚心,布公道。其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,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。"

  《吴志》曰:吕蒙,字子明。尝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,蒙无恨意。及豫章太守顾邵卒,权所问用,蒙因荐遗奉职佳吏,权笑曰:"君欲为祁奚耶?"於是用之。甘宁粗暴好杀,既尝失蒙意,又时达权令,权怒之,蒙辄陈请,曰:"天下未定,斗将如宁者难得,宜容忍之。"权遂厚宁,卒得其用。

  徐广《晋纪》曰:刘弘,字和季,在襄阳。帝在西京,命弘选良才。乃称守宰徵士武陵王朝,字世朗,高尚;荆王牙门将鲁国皮初,有勋江汉。弘上言朝为零陵太守,初为襄阳内史。诏以襄阳显郡,初资名未允,以弘婿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。弘曰:"夫总天下者,当与天下同心;治一国者,当与一国推实为任。吾总荆州十郡,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治!"乃表"陟婚亲,旧制不得相临。"

  《燕书》曰:梁琛使秦,琛从兄弈先在秦为尚书郎。会罢,秦主欲令琛止栾舍。琛语有司曰:"昔诸葛亮兄弟各处三国,及其聘集,公朝相见,退无私面。君子之志,余敢忘乎?"竟不诣。弈数就邸舍,因问东国起居。琛曰:"今二方鼎据,兄弟并蒙附宠,论心有所在,今欲以东国事语君,恐非西国之所欲闻。"

  《周书》曰:王罴,字熊,京兆霸陵人也。性严急,处物必当。每至享会,自秤量酒肉,给付将士,时人尚其均平。

  《宋书》曰:张邵有佐命功。玄嘉五年,为征虏将军,领宁蛮校尉。初,王华与邵不和,及华参要,亲旧为之危心。邵曰:"子陵方弘至公,岂以私隙害正义。"是任也,华实举之。

  《唐书》曰: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,既任总百司,虔恭夙夜,尽心竭节,不欲一物失所。闻人之善,若已有之。明达吏事,而缘饰以文雅,审定法令,意在宽平。不以求备取人,不以己长格物,随能收叙,无隔卑贱。论者称为良相焉。

  又曰:张文瓘为大理卿,旬日决遣疑事四百馀条,莫不允当,自是人有抵罪者,皆无怨言。

  又曰:奚陟,字殷卿。知吏部选事,铨综平允,有能名,迁吏部侍郎。所莅之官,时以为称职。

  又曰:韦承庆自天授已来,三掌天官选事,铨授平允,海内称之。

  又曰:扬纂除吏部侍郎,典选十馀载,铨叙人伦,称为允当。然而抑文雅,进黠吏,观时任数,颇为时论所讥。

  《尸子》曰:自井中窥星,所见不过数星;自丘上望之,则见其始出也。夫私心井中,公正丘上也。

  《慎子》曰:有权衡者,不可欺以轻重;有尺寸者,不可差以长短;有法度者,不可巧以诈伪。

  又曰:夫投钩分财,投策分马,非以钩策为均也。使得美者,不知所以德;得恶者,不知所以怨。故耆龟所以立公识也,权衡所以立公正也,书契所以立公信也,度量所以立公审也,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,凡立公所以弃私也。

  《国语》曰:赵宣子言韩献子於灵公,以为司马。(宣子,赵孟。献子,韩厥。)河曲之役,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奸行,献子执而戮之。众咸曰:"韩厥必不役矣。其主朝登之而夕戮其车。"(车,车仆也。)宣子召礼之,告诸大夫曰:"可贺我矣。吾举厥而忠,吾乃今知免於罪矣。"

  《家语》曰:澹台灭明,公正无私。

  《韩诗外传》曰:直者,顺道而行,顺理而言,公平无私。不为安肆志,不为危易行。

  又曰:楚有白公之难,有壮之善者,辞其母将死君难。其母曰:"弃母死君何乎?"壮之善曰:"闻事君者内其禄,而外其身。今之所养母者,君禄也。请往死之。"比至朝,三废车中。其仆曰:"子惧如是,何不返也。"壮之善曰:"惧,吾私也,死,吾公也,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。"遂往死之。

  《韩子》曰:古之全大体者,则天地,观江海,不以知累心,不以私累己。寄治乱於法术,托是非於赏罚,属轻重於权衡。不逆天理,不伤情性。不引绳之外,不推绳之内;不急法之外,不缓法之内。守成理,因自然,祸福主乎道,法而不出乎爱恶,荣辱之责在己,而不在乎人。故名成於前,德垂於后,治之至也。

  又曰:解狐与荆伯柳为怨,赵简主问於解狐曰:"孰可以为上党守?"对曰:"荆伯柳可。"赵简主曰:"非子之雠乎?"对曰:"臣闻忠臣举贤,不避仇雠;其废也,不阿亲近。"简主曰:"善。"遂以荆伯柳为守。(《韩诗外传》曰:魏文侯问解狐曰:"寡人将立西河之守,谁可用?"解狐举其雠荆伯柳,文侯乃用。)

  又曰:为人臣者,北面委质。有口不以私言,有目不以私视。

  又曰:解狐荐其雠,以为相。其雠往拜谢,解狐引弓迎而射之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尧有子十人,不予其子而授舜;舜有子九人,不予其子而授禹;至公也。(《周语》曰:舜有商均,此曰九子,不知出何书?)墨者巨子腹<黄享>,居秦,(巨,姓。子,男子通称。<黄享>,续大车啍々之啍也。)其子杀人,秦惠王曰:"先生之年长矣,非有他子,寡人已令吏弗诛。"对曰:"墨者之法:杀人者死,伤人者刑。此所以禁杀伤,天下之义也。王虽为之赐,(赐,爱。)而令吏弗诛,腹<黄享>不可不行墨者之法。"遂杀之。子,人之所私也,忍所以行大义,巨子可谓公矣。

  又曰:晋平公问祁黄羊曰:"南阳无令,其谁可?"乃举其雠解狐。又问:"国无尉,其谁可?"乃举其子午。孔子闻之曰:"祁黄羊可谓至公也。"

  又曰: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烛,四时无私为。

  又曰:昔先圣王之治天下,必先公,(公,正也。)公则天下平矣。其得之必以公,其失之必以偏。(偏,私下正。)

  又曰:荆人有遗弓者,弗肯索,曰:"荆人遗之,荆人得之,又何求焉?"孔子闻之曰:"去其荆而可矣。"老聃闻之曰:"去其人而可矣。"故老聃则至公得矣。

  又曰: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,天下之天下也。(《书》云:"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,故天下之天下。)阴阳之和,不私长一类;甘露时雨,不私长一物;(私,犹异也。)万民之主,不阿一人。

  又曰:夏不衣裘,非爱裘也,暖有馀也。冬不用翣,(翣,扇也。)非爱翣也,清有馀也,(清,寒。)圣人不为私,非爱费也,节乎己也。

  《说苑》曰:人臣之公,治官事则不营私,处公门则不言货,当公法则不阿亲,奉公举则不避仇。雠忠於事君,谓之公。

  又曰:楚令尹虞丘子言於庄王曰:"臣闻奉公行法,可以得荣;能浅行薄,无望上位。臣为令尹十年,国不加治,窃选俊士孙叔敖,秀才多能,其性无欲,君举而授之政,则国可宁。"庄王从之,赐虞丘子田三百,号曰国老。以孙叔敖为令尹。少焉而虞丘子家干法,孤叔敖执而戮之。虞丘子喜,入见於王言:"孙叔敖果可使,持政奉国,法而不党,施刑戮而不乱,可谓公平。"庄王曰:"夫子之赐也。"

  又曰:楚令尹子文族有奸法者,廷理拘之。闻其令尹族也,释之。子文召廷理而责之,曰:"今立廷理者,将以伺犯王瘤垄察触国法者也。於犯法甚明,而使廷理缘吾私心释之,是吾不公之心明著於国。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,吾生无义,吾不若死。"遂致其族人於廷理,曰:"不是刑也,吾将死。"廷理惧,遂刑其族人。

  又曰:晋文侯问於咎犯,谁可使为西河守者?对曰:"卢子羔可。"曰:"子羔非汝之仇欤?"曰:"君问可为守者,非问臣之仇也。"子羔见咎犯谢之曰:"君幸赦臣之过,荐於君得为西河守。"咎犯曰:"荐子者公也,吾不以私事害公义,子其去矣,顾吾射之矣。"

  《周生列子》曰:天下所以平者,政平也。政所以平者,心平也。心所以平者,衡平也,衡所以平者,铢两平也。铢两所以平者,毫厘平也。无所不均也,无所不平也,谓之太平。夫天之於物无所偏阿,君之散恩无所外内。

  《任子》曰:以义事主,不私其己;以仁接人,不谋其欲。火佚焚家,家不罪火;食过伤人,人不罪食。以其积之於仁义,无私害也。伊尹放太甲,太甲无怨心;管仲黜伯氏,伯氏无怨言。以其积之於公正,无私恶也

  《抱朴子》曰:君人者必修诸己,以先四海,去偏党,以平王道,遣私情,以标至公。

  《魏武瘤路曰:今寿春、汉中、长安,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,欲择慈孝不违吾令儿,亦未知用谁也。儿虽小时见爱,而长大能善,必用之。吾非有二言也,不但不私臣吏,儿子亦不欲有所私。

  《诸葛亮书》曰:吾心如秤,不能为人作轻重。应享与州将笺曰:"夫公正治化之本,德教之基。公则无私,正则无邪。无邪无私而患政教不行,未之有也。"昔叔向论叔鱼之罪,石碏讨石厚之乱,祁奚称解狐之贤,臧纥思孟孙之爱,《春秋》嘉之。敦崇世教,经乎百王,厝乎盛衰,其义不倾,公正之德弘矣,重矣。明君之所以总天下,贤臣之所以奉上,民庶之所以系仰,德化之所以美盛,公正之可不勉哉!

  曹羲《至公论》曰:夫世人所谓掩恶扬善者,君子之大义保明同好,朋友之至交斯旨之作,盖闾阎之白谈,所以救爱憎之相谤,崇居厚之大分耳,笃正之至理,折中之公议也。世士不料其教,而系其故,善恶不分,以覆过为弘,朋友忽义,以雷同为美。善恶不分,乱实由之;朋友雷同,败必从焉。谈论以当实为清,不以过难为贵。相知者以等分为交,不以雷同为固。是以达者存其义,不察於文,识其心,不求於言。

  嵇康《释私论》曰:不知冒阴之可以无景,而患景之不匿;不知无情之可以无患,而恨情之不巧,岂不哀哉!未有抱伪而身立清世,藏情而信著明君者也。是以君子既有其质,又睹其鉴;贵夫亮达,希而存之;恶夫矜吝,弃而远之。言无苟讳,而行不苟隐。不以爱之而苟善,不以恶之而苟非。心无所矜而情无所击,体清神立而是非允当。忠感明天子,而信笃乎万民;寄胸怀於八荒,垂坦荡於永日。斯非贤人君子高行之美者乎?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四百三十 ◎人事部七十一

 

  ○信

  《释名》曰:信,申也。相申束,使不相违也。

  《易·中孚》卦曰:信及豚鱼。(豚鱼,喻卜民也。)

  又《乾·文言》曰:君子忠信所以进德也。

  《韩诗外传》曰:受命之主,正其衣冠而立俨然,人望而信之。其次闻言而信,次见其行而信。既闻其言,既见其行,众皆不信,民之下也。

  又曰:孟子少时,东家尝杀猪。孟子问其母曰:"东家猪何为?"其母曰:"欲啖汝。"母悔失言,曰:"吾怀是子,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,胎教之也。今适有知而欺之,是教之不信。"乃买东家猪肉以食之,明不欺也。

  《礼记·儒行》曰:儒有不宝金玉,而忠信以为宝。

  又曰:忠信以吻甲胄。

  《左传·僖中》曰:晋侯围原,命三日之粮。原不降,命去之。谍出,曰:"原将降矣。"军吏曰:"请待之。"公曰:"信,国之宝也,民之所庇也,得原失信,何以庇民?所亡滋多。"退一舍而原降。(《吕氏春秋》云:七日期,原不下,去之也。明年复伐,与土期,必得而反原,闻之乃下。卫人曰:"文公信至矣。"乃归之。故曰:"改原得卫。"《新序》云:温人闻之而降,故曰:"伐原得温。")

  又《僖下》曰: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,要言曰:"皆奖王室,无相害也。"君子谓是盟也信。

  《公羊传》曰:庄公会齐侯,盟于柯,庄公将会,曹子进曰:"君之意何如?"庄公曰:"寡人之生则不若死。"(自伤与齐侯雠不能复也。)曹子曰:"然则君请当其君,臣请当其臣。"庄公曰:"诺!"於是会庄公,升坛,曹子手剑而从之。管子进,曰:"君何求?"曹子曰:"城坏压境,(齐数取鲁邑以渝信。)君不图欤?(君为齐桓公也,不当许侵鲁地太甚。)愿请汶阳之田。"管仲顾曰:"君许诺。"桓公曰:"诺。"曹子请盟已,曹子摽剑而去之。要盟可犯,而桓公不欺;曹氏可雠,而桓公不怨。桓公之信,著乎天下,自柯之盟始也。

  又《僖公》曰:晋献公死,奚齐立。里克谓荀息曰:"君杀正废长而立幼,如之何?愿与子虑之。"荀息曰:"君尝讯臣,臣对曰:使死者反生,生者不愧乎其言,则可请信矣。"里克知其不可与谋,退杀奚齐。荀息立卓子,里克杀卓子,荀息死之。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。

  《论语·学而》曰:信近於义,言可复也。(复,覆也。言语之信可反覆。)

  又《颜渊》曰:子贡问政。子曰:"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"子贡曰:"必不得已而去,於斯三者何先!"曰:"去兵。"曰:"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二者何先?"曰:"去食。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"(言民所□急者信也)。

  《尔雅》曰:西至日入,所为太蒙,太蒙之人信。

  《史记》苏秦说燕王曰:尾生与女子期於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

  又曰:楚庄王围宋,五月不解,宋城中急无食。华玄乃夜私见楚将子反,告庄王。王问曰:"城中何如?"曰:"析骸而炊,易子而食。"王曰:"诚哉是言!我军亦有三日粮。"以其信故,遂罢兵去。

  又曰:季札之初使北,过徐君,徐君好季札剑,口弗敢言。季札心知之。为使上国,未献。还至徐,徐君已死,於是乃解其宝剑,系君家树而去。从者曰:"徐君已死,尚谁与乎?"季子曰:"不然。始吾心已许之,岂以死背吾心!"

  《汉书》曰:季布楚人,以任侠为名,以重然诺闻。楚人为之谚曰:"得黄金百斤,不如季布一诺。"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郭伋在并州行部到美稷,有童儿数百,骑竹马迎拜,问"使君可当还?"伋计日告之。既还,先期一日,乃止乎野亭,须期而入。

  又曰:任延除细阳令,每至岁时伏腊,辄休遣系囚徒,各使归家,并感其恩德,应期而还。有囚於家被病,自载诣狱,既至而死,延率掾吏殡于门外,百姓悦之。

  范晔《后汉书》曰:范式,字巨卿,山阳金卿人也。少游太学,为诸生,与汝南张劭为友。劭字玄伯。二人并告归乡里。式谓劭曰:"后二年当还,将过拜尊亲,见孺子焉。"乃共克期。后期方至,玄伯具以白母,请设馔以俟之。母曰:"二年之别,千里结言,尔何信之审也?"对曰:"巨卿信士,必不乖违。"母曰:"若然,当为尔<酉昷>酒。"至其日,巨卿果到,升堂拜母,尽欢而别。

  又曰:高湖及铜马馀众降光武。封其渠帅为列侯,降者犹不自安。光武知其意,令各归营勒兵,乃自乘轻骑案行部陈,降者相语曰:"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,得不投死乎哉!"

  《吴历》曰:太史慈,字子义。於神亭战败,为孙策所执。策素闻其名,即解缚请见,咨问进取之术。慈曰:"州军新破,士卒离心,欲出宣恩安集,恐不合尊意。"策长跪答曰:"诚本心所望也。明日日中,望君来还。"诸将皆疑,策曰:"太史子义,青州名士,以信义为先,终不欺策。"明日大会诸将,豫设酒食,立竿视影,日中而慈果至。

  《晋阳秋》曰:陆抗、羊祜,推信礼之好。抗尝遗祜酒,祜饮之不疑。抗有疾,祜馈之药,抗亦推心服之。

  《唐书》曰:萧至忠,年少时与友人期於路隅,会风雪冻冽,诸人皆奔避就宇下,至忠曰:"宁有与人期而求安失信乎?"独不去,众咸叹服。

  《鬻子》曰:上下相亲谓之和,不求而得谓之信。

  《子思》曰:同言而信,信宰稍前;同令而化,化在令外。圣人在上,民迁如化。

  《列子》曰:子华有宠於晋,不仕而居三卿之右。禾生、子伯,范氏之上客也。出行坰外,宿於田叟商丘开之舍。中夜,禾生、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,能使存者亡,亡者存;富者贫,贫者富。商丘开先窘於饥寒,潜於牖听之。因之子华,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。见商丘开年老力弱,面目犁黑,狎侮欺绐,无所不为。遂与商丘开俱乘高台,於众中漫言曰:"有能自投下者赏百金。"众皆竞应。商丘开以为信然,遂先投之,形若飞鸟,扬於地,肌骨无伤。因复指河曲之隈曰:"波中有宝珠,泳可得也。"商丘开复从而泳之,既出,果获珠焉。众始同疑,俄而范氏之藏失火。子华曰:"若能入火取锦者,从所得多少赏焉。"商丘开往无难色,入火往还,埃不漫,身不焦。范氏之徒乃谢之曰:"吾不知子之有道而绐子,吾不知子之有神而辱子。敢问其道。"商丘开曰:"吾亡道。虽吾之心,亦不知其所以。然有一於此,试与子言之。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,闻誉范氏子之势,能使存者亡,亡者存;富者贫,贫者富。吾诚之无二心,故远而来。及来,以子党之言皆实也,惟恐诚之不至,行之不及,不知形体之所措,利害之所著也,心一而已。物无迕者,如斯已矣。今昉知子党之绐我,我内藏猜虑,外矜观听,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,怛然内热,惕然震悸矣。水火岂复可近哉?"自此之后,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,弗敢辱也,必下车而揖之。宰我闻之,以告仲尼。仲尼曰:"汝不知乎?夫至信也,动天地,感鬼神,横六合,<而无>我逆,岂但履危险,入火水而已哉?"

  《孙卿子》曰:君者治之源也,源清则流长。在上有信,小民不待探筹投钩。

  《庄子》曰:夫交迩则相靡以信,交远则忠之以言。

  《慎子》曰:折券契,属苻节,贤不肖用之。(券契不为人信,人自用之。)

  《韩子》曰:魏文侯与虞人期猎。明日天疾风,左右止文侯。文侯曰:"不可以疾风故失信。"遂犯风而往。(《战国策》同。)

  又曰:齐索谗鼎於鲁,以其伪往齐,曰:"使乐正子来,将听!"鲁君谓乐正子,乐正子曰:"君胡不以真往?"曰:"我爱之。"答曰:"臣亦爱臣之信。"

  又曰:吴起示其妻以组曰:"子为我织,组合,如是组。"妻织,组异善,吴起曰;"非诏也,使衣之而归。"妻往请之。起曰:"家无虚言。"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吴起治西河,欲谕其信於民,乃置表於南门之外,令於邑中曰:"有能偾此表者,仕长大夫。"民相谓曰:"此必不信。"有一人曰:"试往!"偾表,还来谒之。吴起见而仕大夫。又复立表令於邑中如前。邑人守门争表。

  又曰:晋文公伐原示信。明年复伐之,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,原人闻之乃下。卫人闻之,以信为至矣,乃归晋。故曰:"攻原得卫"者,此之谓也。始文公非不欲原也,不信得之,不若勿得,必诚以得之,归之者非独卫也,文公可谓知求矣。

  又曰:人主必信。信之为政大矣。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。虚言可以赏,则六合之内皆吻己府。天行不信,不能成岁;地行不信,草木不大。春风不信,其华不盛;夏暑不信,其土不肥;秋雨不信,其谷不坚;冬寒不信,其地不闭。天地之大,四时之化,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也。又况乎人事?君不信,则百姓诽谤,社稷不宁;处官不信,则少不畏长,贵贱相轻;赏罚不信,则民易犯法,不可使令;交友不信,则离散郁怨,不能相亲;百工不信,则器械苦伪,丹漆不真。夫可与为始,可与为终,可与尊通,可与卑穷者,其惟信乎!信而又信,重袭於身,乃通於天。以此君人,则膏雨甘露降,寒暑四时当矣。

  又曰:齐桓公伐鲁,鲁人不敢战,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,鲁请比关内侯以听,桓公许之。曹刿谓庄公请从,於是明日将盟,庄公与刿皆怀剑至於坛上。曰:"鲁国去境数百,今去境五十,亦无生矣。均其死也,戮於君前。"管仲、鲍叔进,曹刿案剑当两陛下间曰:"君将改图,毋或进者。"庄公曰:"封於汶则可,不则请死。"管仲曰:"以地卫君,非以君卫地,君其许之。"乃遂封汶南,与之盟。归而欲勿予。管仲曰:"不可。人将劫君而不知,不可谓知;临难而不能勿听,不可谓勇;许之而不予,不可谓信。不知不勇不信,有此三者,不可以立功名。予之,虽亡地亦得信也。以四百里之地见信於天下,君犹得也。"庄公,仇也;曹刿,贼也。信於仇贼,又况於非仇贼者乎?夫九合而之合,一匡而之听,乃从此生矣。

  《贾谊书》曰:禹与士民同务,故不臣言,其信谕矣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管子以小辱成大荣,苏秦以百诞成一信。

  又曰:胡人弹骨,(胡人盟约,置酒人头骨中,饮以相谊。)越人啮臂,中国唼盟,所由各异,其於信一也。

  《说苑》曰:魏太子谓经侯曰:"主信目忠,此魏国之宝也。"

  《列女传》曰:鲁之母师者,九子之寡母也。腊日祠毕,悉召诸子谓曰:"妇人之义,非有大故,不出夫家。然吾父母家多幼稚,岁时礼不理,吾从汝谒往监之。"(谒,请也。监,视也。)诸子皆稽首惟诺。又召诸妇曰:"妇人有三从之义,无专制之行,少系於父母,长系於夫,老系於子。今诸子许我视私家,愿与少子俱以备妇人出入之制,诸妇其慎房户之守,吾夕而反。"於是使少子仆归办家事,天阴还,失早,至闾外而止,待夕而入。鲁大夫从台上见而怪之,召而问之曰:"母从北来,至闾外而止,良久乃入,吾不知其故,是以召母也。"对曰:"妾不幸早失夫,独与九子处,腊日从诸子谒归,视私家与诸妇孺子,期夕而反。妾恐其酺醵醉饱,(酺醵,合聚饮酒也。)人情所有也。妾反失早,故止闾外,尽期而入。"大夫美之,言於穆公,穆公赐母尊号,曰母师。使朝谒夫人,夫人诸姬皆师之。

  《会稽典录》曰:卓恕,字公行,上虞人。恕为人笃信,言不宿诺。与人期约,虽遭暴风疾雨,雷电冰雪,无不必至。尝从建业还家,辞太傅诸葛恪,恪曰:"何当复来?"恕对曰:"某日当复亲牿拢"至是日,恪欲为主人停不饮食,以须恕至。时宾客会者,皆以为会稽建业相去千馀里,道江湖风波,难必岂得如期。须臾,恕至。一座尽惊。

  《诸葛亮别传》曰:魏明帝自征蜀,幸长安,遣宣帝督张郃诸军,劲卒三十馀万,潜军密向剑阁。亮有战士十万,十二更下,在者八万。时魏军始陈,番兵适交,亮参佐咸以敌众强多,非力所制宜权停下兵,以并声势。亮曰:"吾闻用武行师,以大信为本,得原失信,古人所惜;去者束装以待期,妻子鹤望以计日。"皆敕速遣。於是去者感悦,愿留一战,住者愤勇,咸思致命。临战之日,莫不拔刃争先,以一当十,杀张郃,却宣帝,一战大克,此之由也。

  《王苻论》曰:夫十步之间,必有茂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

  ○谨慎

  《易·颐卦》曰:君子以慎言语,节饮食。

  《尚书·尧典》曰:慎徽五典,五典克从。

  《毛诗·荡·抑》曰:敬慎威仪,惟民之则。

  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曰:以贤制爵,则民慎德。

  《礼记·中庸》曰: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盖君子慎其独也。

  又《儒行》曰:敬慎者,仁之地也。

  又《太学》曰:敬慎者,仁之地也。

  又《太学》曰:有国者不可以不慎,辟则为天下僇矣。是故君子先慎乎德。

  《论语·学而》曰: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

  又《为政》曰:多闻阙疑,慎言其馀,则寡尤。(尤过。)多见阙殆,慎行其馀,则寡悔。

  又《述而》曰:子之所慎:斋、战、疾。

  又《公冶长》曰: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

  《孝经》曰:在上不骄,高而不危,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。高而不危,所以长守贵也;满而不溢,所以长守富也。

  《家语》曰:孔子入后稷庙,左前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"我古之慎言人也。戒之哉,无多言!多言多败。无多事,多事多患。安乐必戒,无所行悔。"

  《汉书》曰:成帝为太子,宽博谨慎。上尝急召,太子晨→楼门,不敢绝驰道,西至直城门,得绝乃度。

  又曰:石建为太仆奏事,奏事下,建读之,惊恐,曰:"书马者与尾而五,(服虔曰:作马字典下者五,建上事误作四。)今乃四,不足一,获谴死矣!"弟庆为太仆,御出,上问:"车中几马?"庆以策数马毕,举手曰:"六马。"

  又曰:金日磾自在左右,目不忤视者数十年。赐出宫女,不敢近。上欲内其女后宫,不肯应。其笃慎如此。

  又曰:霍光入禁闼,小心谨慎,未尝有过。

  又曰:张安世职典枢机,以谨慎周密自著。

  又曰:孔光,性周密谨慎。时有所言,辄削稿,沐日归休,兄弟妻子燕语,终不及朝廷政事。或问光:"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?"光默不应,更答以他语,其不泄如此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陈宠,字昭公,沛人。为尚书。宠性纯淑,周密重慎,时所表荐,辄自手书,人莫得知。常言人臣之义,苦不畏慎。自在枢机,谢遣门人,不复教授,绝知友之路。

  又曰;樊楚,字文高,为尚书郎,每当直事,常晨驻马待漏。虽在闲署,冠剑不解於身。每齐祠,恐失时,乃张灯俯伏。

  又曰:阴识,字次伯,为执金吾,居位数十年,与宾客语,不及国家,其重慎如此。

  又曰:蔡伦,字敬仲,为中常侍,有才学,尽忠重慎,每至休下,辄闭门绝宾客,曝体田野。

  又曰:樊弘,字靡卿,拜光禄大夫,位特进。弘为人谦慎,每当朝会,先到,俯伏待事,时至乃起。上闻之,敕驺临朝乃告,勿令豫到。

  又曰:杜安,字伯夷,贵戚慕其名,或遗其书,安不发,悉壁藏之。后捕贵戚宾客,安开壁出书,而封如故,由是不罹其患。

  又曰:张纯,字伯仁,为虎贲中郎将,纯素重慎周密,时上封事,辄削去草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马援在交趾,还书诫兄子曰:"庞伯高敦厚周密,吾爱之重之,愿尔曹效之。"

  又曰:马光,字叔山,为卫尉卿。上以光周密谨慎,特亲异之。

  又曰:皇甫嵩,为人爱慎勤书,前后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馀事,皆手书毁草,不宣於外。

  《吴志》曰:阚泽,字德润,山阴人也。性谦恭笃慎,人有非短,口未尝及,容貌似不足者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李康尝答司马文王问,因以吻家诫曰:"昔侍於先帝时,有三长史俱见临,辞出。上曰:为官长当慎、当勤、当清。修此三者,何患不治乎?上问臣曰:必不得已,於斯三者何先?吾对曰:慎乃为先。夫清者不必慎,慎必自清。上曰:卿言得之矣。"

  《晋书》曰:羊祜多所进达,而人不知所由。或谓祜慎密太过者,祜曰:"是何言欤!夫入则造膝,出则诡辞,君臣不密之诫,吾惟惧其不及。不能举贤取异,岂得不愧知人之难哉!且拜爵公朝,谢恩私门,吾所不取。"

  《晋起居注》曰;太康四年制曰:选曹铨管人才,宜得恪谨寡欲,柳华崇本、尚书朱整周慎敬让以自居,是其人也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庾岳,代人也。置相州,即拜岳为刺史。公廉平当,百姓称之。邺旧有园池,时果初熟,丞吏送之,岳不受,曰:"果未进御,吾何得先食?"其谨慎如此。

  《北齐书》曰:封隆之,字祖裔,渤海蓚人也。性宽和,有度量。义旗始建,首参经略,奇谋妙策,密以启闻,上书削稿,罕闻於外。高祖嘉其忠谨,每多从之。

  《隋书》曰:高颍,字昭玄,渤海蓚人也。少明敏,尤善词令,所出奇策密谋,及损益时政,皆世无知者。

  又曰:李德林,字公辅,博陵平安人也。从入官已后,即典机务,甚密慎,常云古人不言温树,何足称也。

  《唐书》曰:温彦博自掌知机务,即杜绝宾客,国之利害,知无不言。太宗嘉之,及薨,谓侍臣曰:"彦博以忧国之故,劳精竭神,我见其不逮,已二年矣,恨不纵其闲逸,致大生灵。"

  又曰:陆玄方在官清谨,再为宰相,则天将有迁除,每先以访之,必密封以进,未尝露其私恩。临终,取前后草奏,悉命焚之,且曰:"吾阴德於人多矣,其后庶几福不衰矣。"又有书一匣,常自缄封,家人莫有见者。及卒,视之,乃前后敕书。其慎密如此。

  又曰:杨再思在位累载,屈节希旨,无所规弼,然慎畏,木尝忤物。或谓再思曰:"公名高位重,何为屈折如此?"再思曰:"世路艰难,直者受祸,苟不如此,何以全身哉。"

  又曰:高郢,性恭慎廉洁,罕与人交游,守官奉法勤恪,掌诰累年,家无制草。或谓曰:"前辈皆留制集,公焚之,何也?"曰:"王言不可存私家。"时人重其慎密。

  《太公金匮》曰:黄帝曰:"予之居上摇摇,恐夕不至朝。"

  《尸子》曰:言美则响美,言恶则响恶,身长则影长,身短则影短。名者响也,行者影也,是故慎而言将有和之,慎而行将有随之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君子之居民上也,若以腐索御马,恐失民意,若履薄冰,蛟在其下。

  又曰:若行独梁,不为无人,不兢其容。

  殷康《明慎》曰:奔车之上无仲尼,覆舟之下无伯夷,益言慎也。

  魏《任嘏别传》曰:嘏字绍先,乐安博昌人也。文帝时为黄门侍郎,每纳忠言,辄手书坏本,自在禁省,归书不封。帝嘉其淑慎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四百三十一 ◎人事部七十二

 

  ○勤

  《尚书·无逸》曰: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,弗遑暇食,用咸和万民。

  又《大禹谟》曰:克勤于蚌拢

  又《金縢》曰:昔周公勤劳王家,惟予冲人弗及知。

  又《梓材》曰:先王既勤用明德。

  又《周官》曰: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。

  《左传·宣下》曰:郄成子曰:"吾闻之,非德莫如勤,非勤何以求民。文王犹勤,况寡德乎?"

  又《宣下》曰: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

  《礼记·祭法》曰:舜勤众事而野死,冥勤其官而水死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明帝行部署,不用辇车,甲夜乃解,偃读众书,乙夜尽寝,先五鼓起,率常如此。

  又曰:陈宠辟司徒鲍昱府。掾属专尚交游,以不肯亲事为高。宠常非之,独勤以物务。

  又曰:班超居家,常执勤劳,不耻劳辱。

  又曰:王丹,字仲因。每岁农时,辄载酒肴,於田间候勤者,与而劳之。

  《魏氏春秋》曰:高文惠为刺奸令,夙夜匪懈,至拥膝抱书而寐。太祖尝夜微出觇察,诸吏见而哀之,徐解衣覆之而去。

  《魏志》曰:段灼上疏理邓艾曰:"艾值岁凶,又为区种,身被乌衣,手执耒耜,以率将士。上下相感,莫不尽力。"

  《吴志》曰:诸葛恪征淮南,以滕胤为都督,掌统留事。胤白日津v客,夜省文书,或至晓不寐。

  王隐《恶书》曰:陶侃少长勤敕,自强不息。常语人曰:"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於凡俗,当惜分阴。"

  《晋书》曰:任恺素有识鉴,加以在公勤恪,甚得朝野称誉。

  《唐书》曰:杜佑,性勤而无倦。虽位极将相,手不释卷,质明视事,接对宾客,夜则灯下读书,孜孜不怠,与宾佐谈论,人惮其贵,而伏其博。

  《杜预自叙》曰:在有家则滋味经籍,居官则毕力理治。公家之事,知无不为。

  《夏仲御别传》曰:夏统,字仲御,永兴人,与母兄弟居,恒星行夜归,采梠求食。母老病,不悰家事,仲御鼓四起,酒扫庭内,钻火炊爨之后,径便入野。

  《孟子》曰:鸡鸣而起,孜孜为善,舜之徒也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墨子无黔突,孔子无暖席。是故圣人蒙耻辱以千世主者,非以贪禄慕位也,欲事天下之利,除万民之害也。

  又曰:跬步不休,跛鳖千里;积累不辍,可成丘阜。

  《盐铁论》曰:禹感洪水,身亲其劳,簪堕不掇,冠挂不顾。

  ○俭约

  《尚书·大禹谟》曰:禹克俭于家。

  《周书》曰:文王疾,召太子发曰:"吾栝柱茅茨,盖为民爱费也。"

  《礼记·檀弓下》曰:胩子一狐裘三十年。

  又《礼器》曰:胩平仲祠其先人,豚肩不掩豆,浣衣濯冠以朝,君子以为隘矣。

  《左传·桓公》曰:臧哀伯谏曰:"清庙茅屋,大辂越席,大羹不致,粢食不凿,昭其俭也"

  又《闵公》曰:卫文公大布之衣,大帛之冠。

  又《襄公上》曰:季文子卒,大夫入敛。公在位,无衣帛之妾,无食粟之马,无藏金玉,无重器备。

  又《襄公五年》曰:叔向曰:"子展俭而壹。"

  又《哀上》曰:子西曰:"二三子无患矣。吾昔闻,阖闾食不二味,居不重席,室不崇坛,器不雕镂,宫室不观,舟车不饰,衣服时用,择不取费。"(选取坚厚,不尚细靡。)

  《公羊传·宣公》曰:晋灵公无道,赵盾趁入,灵公望见再拜。(知其欲谏以拒之。)盾出,公使勇士往杀之,勇士入,俯而窥其户,方食鱼飧。勇士曰:"嘻!子诚仁人也,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,见子之俭也。君使我杀子,吾不忍杀子也,吾亦不可复见君。"遂刎颈而死。

  《论语·里仁》曰:以约失之者鲜矣。

  又《泰伯》曰:子曰:"禹,吾无间然矣。菲饮食,而致孝乎鬼神;恶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;卑宫室,而尽力乎沟洫。"

  《汉书》曰:公孙弘,起徒步,数年至宰相封侯,於是开东阁以延贤人,食一肉脱粟之饭,故人宾客仰衣食,俸禄皆给之,家无所余。

  又曰:辛庆忌,居处恭俭,饮食被服,尤以节约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第五伦性节俭,虽为二千石,常衣布,躬莝养马,妻炊爨饮食,受俸禄常取赤米。

  又曰:王良为大司徒司直,在位恭俭,妻子不入官舍,布被瓦器。时司徒吏鲍恢以事到东海,候其家,而良妻布裙曳柴,从田中归。恢告曰:"我司徒吏也,故来授书,欲见夫人。"妻曰:"妾是也。"恢乃下拜,叹息而还。

  又曰:李恂为兖州刺史,清约率下,食不二味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东郡赵咨为东海人。遗其双枯鱼者,啖之二岁不尽,以俭化俗。

  又曰:朱宠子,字仲威,为太尉。家贫,食脱粟饭,卧布被。朝廷赐锦被、梁肉,皆不敢受。

  张璠《汉记》曰:荀爽为三公,食不过一肉,脱粟饭,坐皮褥。

  范晔《后汉书》曰:羊陟拜河南尹,计日受俸,食乾饭茹菜。

  又曰:宣秉,字巨公,冯翊云阳人。为御史中丞,迁司隶校尉。秉性节约,常布服被,蔬食瓦器。帝尝幸其府舍,见而叹曰:"楚国二龚,不如云阳宣巨公。"即赐布帛帐帷。

  又曰:祭遵,为人廉约小心,克已奉公,赏赐辄尽与士卒,家无私财,身衣韦袴布被,夫人裳不加缘。帝以是重焉。

  《魏略》曰:常林,字伯槐。历宰守刺史,所在检身节用,其家常饥乏,糟糠缊弊。

  《魏志》曰:太祖平柳城,颁所获器物。以素屏风,素冯几赐媚宋,曰:"君有古人之风,故赐君古人之服。"玠居显位,常布衣蔬食。

  《吴志》曰:是仪,字子羽,北海营陵人。为尚书仆射,不服精细,食不重膳。孙权闻之,幸仪舍,求视蔬食,亲尝之,对之叹息。

  《晋书》曰:帝以山涛橇朋,无以供养,特给日契,加赐床帐茵蓐,礼秩崇重,时莫为比。涛居荣贵,贞慎俭约,虽爵同千乘,而无嫔媵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李胤历职内外,而至贫俭。儿病无以市药,上赐钱十万。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王廙为母立屋,过制。中宗流涕谏之。帝所幸郑夫人,袍无文绣,其恭俭率下如此。

  又曰:陆纳,字祖言。徵拜左民尚书,将应召,纲纪白:"日宜装几舫?"纳曰:"吾家不在此,已敕私奴乘驾,装并食粮米,无所须也。"临发载被袱而已,其馀皆封还官。

  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赵录》曰:孟卓,字君伟,广平人。少修清苦之志,有一单裙,十年不浣。

  又《前燕录》曰:太尉杨惊,字士秋,右北平无终人也。惊母李氏,博学,有母仪,慕容晃常外堂拜敬。性尤橇朋,好施无倦。位为台保,爵封郡公,常乘弊车瘠牛,卒无馀财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孝文帝,性俭素,常服浣濯之衣,鞍勒铁木而已。

  《宋书》曰:文帝性存俭约,不好奢侈。车府令尝以辇{夅}故,请改易之。辇席旧以乌皮缘,欲代以紫皮,上以{夅}({夅},音贡。)未至於坏,紫色贵,并弗听也。

  又曰:孝武大明中,坏上所居阴室,於其处起玉烛殿,与群臣观之,床头有土鄣壁,上挂葛灯笼,麻绳拂。侍中袁顗盛称已为过矣。

  又曰:颜延之,性既褊傲,兼有酒过,肆意直言,曾无回隐,故论者多不知之。居身橇朋,不营财利,布衣蔬食,独酌郊野,当其为适,傍若无人。

  萧子显《齐书》曰:高帝即位后,身不御精细之物,敕中书舍人桓景真曰:"主衣中似有玉介导,此制始自大明末,后太始增其光丽。留此著主衣,政是兴长疾源,可即时打破。"后宫器物栏槛以铜为饰者,改用铁;内殿施黄纱帐,宫人着紫皮履,华盖除金花爪,以用铁回钉。每曰:"使我治天下十年,当使黄金与土同价。"

  又曰:太官进食有裹蒸。明帝曰:"我食此不尽,可四片破之,馀充晚食。"

  又曰:太始已来,相承奢侈。太祖辅政,上衰禁民间华伪:不得作成绣裙衣,道路不得着锦履,不得作局脚柽柏床、牙箱笼、锦缘,不得以七宝饰乐器。又诸杂漆物,不得以金银为花兽。

  又曰:王逡之,字宣约,琅琊临沂人也。少好学,俭素。衣服不浣,几案尘墨。

  《齐春秋》曰:王俭,字仲宝,临沂人不好声色,衣裘服用,取给而已。

  《梁书》曰:到溉,字茂灌。美风仪,善容止,所莅以清白修性。又率俭,不好声色,虚室单衣,傍无姬侍。

  《后周书》曰:辛庆之,位遇虽隆,而率性俭素,车马衣服不尚华侈,志量温和,有儒者风度,特为当时所重。

  《唐书》曰:虞世南,隋时兄世基当朝贵盛,妻昨;服拟於王者,世南虽同居,而躬履勤俭,不失素业。

  又曰:李藩为相,宪宗谓曰:"前代理天下,或家给人足,或国贫下困,其故何也?"藩对曰:"古人云,俭以足用,盖足用系於俭约。诚使人君不贵珠玉,惟务耕桑,则人无淫巧,俗自敦本,百姓既足,君孰与不足?"帝曰:"俭约之事,是我诚心,惟当上下相勖,以保此道。"

  又曰:于休烈在朝凡三十馀年,历掌清要,家无担石之蓄,恭俭深仁,未尝以喜愠形於颜色,而亲览下士,推毂后进,虽位崇年高,曾无倦色。

  《文子》曰:量腹而食,度身而衣,节乎己者,贪心不生矣。

  《墨子》曰:晋文公好恶衣,臣下皆衣牂羊之裘,以韦带剑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周明堂茅茨蒿柱,土阶三尺,以见俭也。

  《风俗通》曰:大禹阙百品之羞,而菲庖厨。殷汤寐寝黄屋,驾而乘露舆。

  《魏武别传》曰:武皇帝子中山恭王衮,尚俭约,教敕妃妾纺绩织纴,习为家人之事。

  《桓阶别传》曰:阶为赵郡太守时,俸尽食酱<豆孚>。上闻之,数戏曰:"卿家作酱,颇得成不?"诏曰:"光光大魏,富有四海,栋梁大臣,而有蔬食,非吾所以礼贤之意也。"其赐射鹿师二人,并给媒弩。

  《三辅决录》曰:前队大夫有范仲翁,盐鼓蒜果共一筩,言其粗俭也。

  《会稽典录》曰:陈修,字奉先,迁为豫章守。性清洁恭俭,十日一炊,不燃官薪。

  殷康《明慎》曰:古人云:"骄奢人之殃,恭俭福之场。"

  《古今善言》曰:灵帝时,欲用羊续为三司,而中官求其赂,续出黄纸补袍,以示使者。

  延笃《与李文德书》曰:吾食赤乌之麸麦,饮化益之玄醴,折张骞大苑之蒜,歃晋国郇瑕氏之盐。

  《魏武瘤路曰:吾衣被皆十岁也,岁岁解浣补纳之。

  卫顗奏曰:武皇帝之时,后宫食不重肉,衣不锦绣,茵席不缘,物无丹漆,用能平定天下,遗福子孙。

  ○俭啬

  《毛诗》曰:《汾沮洳》,刺俭也。(沮洳,渐洳也。)

  又《葛屦》曰:刺褊也。魏地狭隘,其民机巧趋利,其君俭啬褊急。

  又曰:《蟋蟀》,刺晋僖公也,俭不中礼,故作是诗以闵之。

  《论语》曰: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馀不足观也已。

  又曰:出纳之吝,谓之有司。

  《史记》曰:鲁人俗俭啬,曹氏邴氏尤甚,以铁治起富至巨万。然家自父兄子孙约。俯有拾,仰有取。

  《三辅决录》曰:平陵士孙奋富闻京师,性俭吝,尝宿客舍,雇钱直甚少。主人曰:"君惜钱如此,欲作士孙景卿耶!"

  《魏略》曰:曹洪家富而性啬,文帝前在东宫,尝从洪贷绢百匹,洪不称意。及犯法,自分必死。

  《晋书》曰:王戎性好兴利,广收八方,园田水碓,周遍天下。积实聚钱,不智纪极,而又俭啬,不知奉养,天下人谓之膏盲之疾。女适裴頠,贷钱数万,久而未还。女后归宁,戎色不悦,女遽还直,然后乃欢。从子将婚,戎遗其一单衣,婚讫而更责取。家有好李,常出货之,恐人得种,恒钻其核。以此获讥於世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崔光韶家足於财,而性俭吝,衣弊马瘦,食味粗薄。始光韶在都,同里王蔓於夜遇盗,害其二子。孝庄诏黄门高道穆令加检捕,一方之人,家别搜索。至光韶宅,绫绢钱布,匮箧充积。议者讥其矫啬。

  《郭子》曰:王丞相性俭,即帐下甘果,盈溢不散,涉春烂败,都督白之,公令拾去。敕云:"慎不可使大郎知。"大郎名悦,字长豫。

  《晋书》曰:和峤家产殷富,拟於王者。然性至吝,以是获讥。杜预公为峤有钱癖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和跃清河人也,为平昌太守。家巨富而性吝啬,理钱数百斛。其母季春思堇,惜钱不买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